記憶可能與飢餓素有關!美國研究指空腹有助提升記憶力

2020123110:40
記憶可能與飢餓素有關!美國研究指空腹有助提升記憶力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shutterstock

是否聽過考試前不要吃得太飽,除了吃飽容易疲倦外,原來空腹可能讓人思考更清晰,飢餓的時候,會更清醒,反應更快,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這種狀態可能跟人體內的飢餓素有關,進一步分析飢餓素跟新陳代謝、飢餓,以及大腦記憶的關係。

飢餓素(Ghrelin)是存在於血液循環中,由腸胃道的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,其中以胃分泌最多,這種賀爾蒙可以順著血液來到人類腦部的下視丘,產生促進食慾的功能,以攝取食物和儲存體內脂肪。它之所以被稱為飢餓素,是因為它能夠增加食慾。飢餓素還會影響睡眠型態、味覺,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。

在餐前感到飢餓時,飢餓素在血液中濃度是最高的,進食後其濃度便會降低。飢餓素能透過增加胃的活動性和胃酸分泌,為身體對食物的攝入做準備,亦有研究指出,飢餓素還可以促進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,使人更有活力,身形變得更年輕。

飢餓素能夠活化腦垂腺前葉和下視丘弓狀核中的細胞,其中包括可引起食慾的神經肽Y神經元。 

飢餓素能夠刺激具有特定受體的大腦結構: 飢餓素受體1A(GHSR -1A)。 

飢餓素同時也能夠調節神經結構中的犒賞系統、學習和記憶,睡眠-甦醒週期、味覺、犒賞行為和葡萄糖代謝。 

日前美國南加州大學(USC)於科學期刊《Current Biology》發表硏究報告,進一步分析飢餓素跟新陳代謝、飢餓,以及大腦記憶的關係。

硏究團隊以老鼠作實驗硏究,他們嘗試干擾老鼠飢餓素跟迷走神經(vagus nerve)的連結。迷走神經其中一個功能是把飢餓素信號由腸胃傳到大腦,再促進海馬迴相關的記憶系統。當科學家切斷了迷走神經飢餓素受體(GHSR)的連接,他們發現老鼠的大腦情節記憶受損,儘管牠們沒忘記在那裏覓食,但卻忘記上一次進食的事,因而增加進食的頻率,老鼠因進食頻繁而增磅、血糖代謝失常。

❝動物大腦的情節記憶(episodic memory)受到損害。這種特定的記憶模式會幫助你記起首天上學、昨日的早餐吃了什麼等的事情。老鼠增加了進食的次數,但我們發現牠們每次進食的分量會略略減少。❞

負責此項硏究的南加州大學Dornsife學院生物科學副教授Scott Kanoski解釋,硏究團隊相信老鼠增加進食的次數是跟牠們的記憶受損有關。這是由於上一次進食時的記憶,會影響牠們下一次何時進食。

團隊解釋雖然老鼠能夠記得牠們在哪個位置進食,但牠們似乎忘記了上一次是何時進食。是次的實驗硏究結果有助了解飢餓素跟迷走神經相關的運作。相信這方面進一步的硏究,可有效改善一些代謝疾病如糖尿、肥胖,以至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's disease)的治療方向。

補充資料:Gut-Brain Signaling via the Vagus Nerve May Affect Memories

(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,長照、認知症政策研究者)

​​​​
​​​​​ 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 Mon Bagage 巴黎風情系列ABS輕硬殼 20寸 登機箱 旅行箱 行李箱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 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 Just Beetle積木系列ABS輕硬殼 三件組28吋24吋20吋 旅行箱 行李箱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